[电影下载]2016年战争剧情《仁川登陆作战》BD韩语中字

◎译  名 仁川登陆作战/仁川上陆作战
◎片  名 Operation Chromite
◎年  代 2016
◎国  家 韩国
◎类  别 剧情/战争
◎语  言 韩语/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6.5/10 from 701 users
◎文件格式 x264 + AAC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10分钟/141分钟(加长版)
◎导  演 李宰汉 John H. Lee
◎主  演 李政宰 Jung-Jae Lee
      李凡秀 Beom-su Lee
      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郑俊浩 Jun-ho Jeong
      金秉玉 Byeong-ok Kim
      秋山成勋 Yoshihiro Akiyama
      陈世妍 Se-Yeon Jin
      强·格瑞斯 Jon Gries
      金宣儿 Sun-a Kim
      朴圣雄 Seong-Woong Park
      朴哲民 Cheol-min Park
      金英爱 Yeong-ae Kim

◎简  介

  影片讲述朝鲜战争时期,八名韩国士兵秘密完成X-RAY情报计划和八尾岛作战计划,助推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指挥成功登陆仁川。

[电影下载]

ftp://2016年战争剧情《仁川登陆作战》BD韩语中字.mkv

影片评价

《仁川登陆作战》上映后评价两极,观众认为能有机会回顾这样的历史,令人激动,即使不太喜欢战争片,
也被该片所感动,显然这部主旋律影片触动了普通观众的民族情结。而在许多电影记者眼中,片中人物动机不够明确,甚至是盲目的英雄主义,影片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因为麦克阿瑟将军,角色行动盲目,几段战斗场面虽然值得一看,但影片被英雄主义搞得一团糟,只是献给麦克阿瑟将军的赞词(时光网评)。
《仁川登陆作战》在媒体试映会后恶评不断,观众试映会的反映也并不热烈,但上映之后的票房表现却是意料之外的好。影评人打出难得一见的低分,不过普通观众给的评分却在平均及格线以上(1905电影网评)。
《仁川登陆作战》这类的民族英雄故事得到了特别爱国的韩国观众的欢心,但是却被朝鲜媒体指出战争中朝鲜军队才是胜利者,影片严重失实。多位英雄为守卫家园出生入死的震撼场面对观众很有吸引力,票房成绩当然也轻易能够出彩。不过影评人则并没有观众那么热情,对该片是一面倒的冷漠,认为影片就故事性来说并不太强,导演的功力也没有太大惊喜,靠的几乎都是几位主演的优秀演技来撑场(网易娱乐评)

《仁川登陆作战》(27日上映,导演李宰汉)最先让人想到的问题是这部电影属于反战电影还是反共电影。《仁川登陆作战》讲述了1950年9月15日扭转了韩国战争中朝鲜军队占上风优势的战局的仁川登陆作战。为了此次作战的成功,韩国海军谍报部队誓死潜入到被朝鲜军队占领的仁川,搜集情报。耗资147亿韩元制作费,李政宰、李凡秀及饰演联合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的连姆·尼森等巨星加盟,让这部电影从制作阶段就备受关注。
电影一开场就描绘了韩国海军谍报部队大尉张学秀(李政宰饰)和队员们瞒着司令官林桂镇(李凡秀饰)秘密策划作战的场面。战争场面、追击战等好莱坞式动作戏频频上演,颇具视觉效果。
但这部电影与话题热度相比,让人略感失望。首先,电影整体剧情推进速度不够流畅,让人感觉很急躁。这是因为剪辑方面只注重传达故事概要,结果未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动作戏场面被剪辑得过细,因此很难分辨人物和动向。相反,韩国海军谍报部队队员死亡的场面全部都使用悲伤的音乐和慢镜头,过于单一。
更重要的是电影描写韩国战争的角度。包括张学秀在内的韩国海军谍报部队队员们都比较人性化,相反林桂镇及其他朝鲜军人是为了共产主义理念连至亲都可以杀害的残忍人物,气头上的林桂镇就地枪杀了部下们的场面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这种形象刻画与忽视韩国战争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及历史背景一概而论的黑白理论颇为相似。这点与去年六月上映、观影人次达604万的《延坪海战》也值得进行一番比较。改编自延坪海战的电影《延坪海战》虽然也刻画了韩国与朝鲜军队的交战,但比起分辨善恶,电影则更注重刻画了对年轻士兵死亡的惋惜之情。
电影中大部分时间将在联合军司令部指挥的麦克阿瑟将军过度英雄化,通过不断说出名言的麦克阿瑟将军与韩国少年士兵之间的故事,鼓吹了将人性关爱和军人精神融为一体的英雄形象。《仁川登陆作战》中难寻不能简单地用善恶来区分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及看待韩国战争的立体角度。
这部耗资147亿韩元再现六十年前那段民族悲剧的电影究竟能给21世纪带来什么样的醒悟?老调的反共主义与单纯的爱国主义究竟能带来什么呢?这点令人生疑。(中央日报)

拍不好抗美援朝,韩国在拍朝鲜战争上有花招
文/马庆云

刚刚过去的中秋档,刘烨主演的《我的战争》票房最惨,这么多天,才只有不到四千万的成绩。影迷不买账,自然有先导宣传片中过分低端的原因。但是,这部电影没有拍好抗美援朝,才是最大的问题,是电影质量自己出了严重问题。

抗美援朝是个大战争,就像抗日战争一样,是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打出来的,而战役背后,又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战斗,是点线面结合之后的时间轴滚动。试图拿一部体量只有一百多分钟的电影,把一个打了好几年,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无比庞大的战争讲清楚,是非常难的。先不说电影中国至今都没有足够庞大与恢弘的抗日战争小说,动辄近百万字的小说都无法实现对战争的囊括。

那么,现代战争戏就不能拍了吗?我们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呢?我觉得,是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战争小说,还是韩国友人的同类题材的影片,都可以拿来掰开了分析一下。国内这边,可以参考《三国演义》,韩国这边,可以推荐一下他们7月份上映的《仁川登陆作战》,两者在描写战争的手法上,是类似的。

《三国演义》里边写赤壁之战,就十分有趣。先把三方的态势细致的展现出来,然后就是各种勾心斗角,大量戏份都是战前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就是你有排兵,我有布阵,你准备,我提防,让读者看到的是拉开弓准备打的架势。等到真的打了,就简单干脆了

再到了《仁川登陆作战》这部韩国电影的时候,就更“三国”了。仁川这个地方布置了水下炸药,不排除这些水下的大家伙,美帝的军舰就根本无法靠近海岸线。所以,美帝派出了韩国欧巴去朝鲜欧巴那边做奸细,找海图。你想找,我当然不让你找,有来有回,意思就很大了。等到了真正的军舰来了,要登陆作战了,也不是架上大炮直接轰,而是韩国欧巴们要先登陆一个岛屿把入港的大灯点亮了,才能开始作战。这其实就是讲战斗策略,把到底应该怎么打,讲清楚明白,戏剧点和张力都出来了。

我们再反观中国的《我的战争》,问题就出在剧本上了,编剧刘恒老师难辞其咎。我们最近几十年的战争戏,重在写战斗英雄多么威武,战地爱情多么可歌可泣,但是,不怎么会写,如何打仗。战争戏,重在打仗,打仗也是有故事有过程的,我们这个过程写不出来,缺少战斗技法,都是直接炮轰,同志们冲啊。这样一来,剧情就十分重复了,全片都是同志们冲,循环播放的架势。

对于大型的战争戏,一定是选点连线然后搞个平面出来。像《仁川登陆作战》,点就是如何搞到海图,线就是搞到海图的过程,面则是两方准备开战和开战的过程了。这些创作方法,编剧方便,拍摄起来,也有故事性,更可看。另一个比《仁川登陆作战》还好的例子,就是《鸣梁海战》,讲朝鲜古时候的欧巴们如何打日本小鬼子的。

这活儿要是搁在咱们中国,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搞了。《鸣梁海战》看点就在于海战上了,如何把海战戏拍出来呢?不能搞得跟《我的战争》一样,没有秩序的冲杀,要懂战斗技巧。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这部电影近一个小时的海战戏。两军拉开阵势,朝鲜这边如何派船出去,日本这边如何应对。朝鲜船如何打日本船获胜一艘,日本船如何派更多的船弥补,朝鲜船如何招架不住期待后边的支援,日本船如何让后方不敢支援等等……把整个的战斗技巧拍出来了。如何打,细节搞清楚,而不是同志们冲啊,才是正常的战争戏应该做的。

我们国内拍战争片就是傻冲傻冲的,这个传统有几十年了。像《仁川登陆作战》、《鸣梁海战》这样,讲大的战役,抓住一个典型的战斗去做细节,就很有味道。比如,我们要是拍抗日战争,主流话语一定希望正面彰显平型关大捷。可这场仗只打了半天时间,几个小时,故事也简答,就是我们埋伏好了,日本鬼子来了,同志们冲啊,干他娘的。这就是老路子。

大伙以为才打了几个小时的仗就没法拍成120分钟的电影了吗?显然不是。这几个小时,我们是怎么打的,如何藏,如何进攻,如何避开敌军反击火力,如何拼刺刀。日本这边,如何措手不及,如何组织有效反击,应对几个小时等等。这些细节,需要咨询战争专家,尤其是战斗专家,好的战争片编剧,自己就得是个战斗指挥人才。把如何打的细节展现出来,而且符合常识打法,就能出看点,而且非常紧张刺激。

战争戏,当下,最大看点,就是打法。我们当下的战争戏,最缺少的,也是对打法的细致拍摄。像抗美援朝这样的主题,完全可以截取一个点,比如类似《我的战争》中的537高地战。点,可以是如何搞到敌军537高地前线的隐蔽炮筒位置,线,就是派我们的侦察兵去搞丫挺的,面,则是搞到了,我们的刘烨大军在后边直接拿远程炮干掉它们的炮点开打,敌军又有新防御,我们又有新对策。一场小战斗,照样带着大气魄。打的有序,才能看的紧张。您说对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