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三个月中考就要来了。想象一下,如果以后中考的语文都允许带《新华字典》,历史和政治都可以带教科书,实行开卷考试,这对学生意味着什么?这样的新政在今年的安徽就开始落实了,而这既是迈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探索,也对学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3月8号,安徽省教育厅发布了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通俗点说就是中考安排。
因为我就是安徽人,谈谈老家的教育某种特殊的情愫。安徽的中考文化课考试,首先是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那比起这各市自主命题,这也保证了相对的公平。因为中考它不像高考他不受户籍所在地的限制,所以就防止了跨区流动产生不同的结果。
我们接着看今年文化课考试的时间表,
6月14,15,16号这三天早晨的8:30开始举行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的考试,其中语文是两个半小时到11点结束。数学、英语都是两个小时到10:30。14号、15号下午分别举行物理化学道德、法治和历史,紧接着到17号下午举行生物和地理的考试。
当然注意了,这两门是给初二的学生考的,只是时间和中考的时间恰好接起来了。当然这里面最大的特点就是语文允许使用正版学生字典,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实行纸笔开卷考试,允许带教科书。
我记得自己当年中考的时候,正好是20年前,那历史的这个事件背不熟,政治理论记不住,语文常考一些易混字的读音,变形,真的很痛苦。为此,也不知道花费了多少个早自习,在那摇头晃脑地背诵。那现在,允许带字典也带书了,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答案自然非也非也。
在我看来,可能不太像以前需要大量死记硬背了。但更多的是突出对归纳分析能力,逻辑论证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大力培养。所以对学生而言,只是结束了一种痛苦,又多了另一层挑战,但我觉得这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体系的。那些手机你一搜就能查到的死知识,如果还作为考核重点的话,那意义何在?换言之,我们可以少一点关注what就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更多关注how和why,就是如何对,为什么对。所以我对这项改革是非常赞同的。
据我所知,安徽并未第一个出台此项中考规定的,辽宁省去年就开始了,我预测后期其它全国的省市会陆续的跟上。那接下来,我还要小小再来吐槽一下,吐槽什么呢?吐槽如今的初中生是最累的,你们会说高考最累,但高考才考几门,你们知道中考要考多少门呢?
就拿安徽省来说,选修必修加起来13门,一起来盘盘。首先刚刚这表格里显示的文化课: 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化学这就九门,对吧?还有音乐、美术这两项文件明确说了采取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就是你的平时成绩,在加上最后的成绩。那考试时间是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然后别忘了体育。体育是实打实要算到中考总分的,只是各地的分值不一样,一般在30~100之间,你像北京已经增加到70分了,这样就是音体美加到刚刚的这九门课程,所以一共是12门,然后别忘了信息技术这科,所以妥妥的13门,就这我还没有把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算进去。
因为这三科的实验操作虽然是并入理化生总分,但却是分开进行的,有的是初二考,有的初三考。而此前那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东峰就表示22022年将全面实行美育中考。这就意味着这13门课里面有两门副科要转正了。那初中生的负担又加重,对于这个安排目前虽没有在全国落地,但很多家长也开始有焦虑,怕孩子受不了。
总而言之,不管是语文带字典,还是历史政治带教科书,还是将音乐、体育、美术纳入中考,这都在打造一个目标。那就是教育要促进全人发展。推动素质拓展,不在只专注书本上的文化课这块,我是非常支持的。但我担心的是在13门课的围猎之下,一个14~15岁的初中是否能够很好的应付,尤其在如今普职分流5:5的情况之下。这点教育部前几天在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促进中职教育,中考一半学生要分流至中职院校是铁打不会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