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_有人直呼就业难_有人月薪超两万

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_有人直呼就业难_有人月薪超两万

 

“就业压力挺大的,我们班前段时间统计就业情况,53人里还有20人没有offer。”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二学生金银告诉界面教育,“困难主要在于,符合心意的岗位太少,竞争者太多。尤其市场化媒体和非虚构类媒体,基本都要有经验的。”

金银日前面试了一家媒体,其社会新闻岗位仅招一人,“当天上午半小时面试了十几个,一面光北京就进行了好几天。”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

“财务、行政、人事等文职类职能岗位的竞争指数较高,平均每个岗位收到16到30份简历。而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却非常抢手。其中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工资一度跃升至高薪职位的榜首,达到每月23960元。”据《央视财经》日前报道。

金银称,“按照往年学姐经验,新传研究生一般流向互联网、影视、广告公司等,薪资约一万左右。媒体薪资会相对少一些。”

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兵工航天专业在读博士方轻尘告诉界面教育,其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流向航天、兵器研究所,大部分选的是国企。比如西安的航天科技六院,上海航天八院、济南的兵器研究所等。”

“北京的科研单位一般能给到硕士毕业生14万-20万的年薪,博士生约20万-30万。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的会更高。”方轻尘称,华为等企业薪资也会更高。

据Risfond《2021全国毕业生起薪点薪酬报告》显示,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平均起薪最高;外商独资业务、外商合资企业的平均薪资相对高。

学历水平越高,对应的起薪越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推迟就业。据各大高校发布的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清华、北大本科生继续深造(含国内外)比例分别为76.6%和71.16%。

国际形势复杂动荡,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毕业生更加追求稳定性高的体制内岗位。据国家公务员局,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达212.3万人。

考研大军也因此日渐庞大。2022年考研人数高达457万,创历史新高,比2021年增加了80万。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超半数的本科毕业生表示有考研的打算,近三成的研究生会考虑继续读博。

国家公务员招考政策也有向应届生倾斜的趋势。据华图教育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国考仅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占比,从39.71%提升至67.3%;仅面向应届生的招聘人数占比,从42.02%提升至67.3%。

“今年就业压力大,一是毕业生规模创新高,二是疫情影响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用人比较谨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对界面教育称,高校可充当蓄水池,暂缓部分就业,根本上是在于经济的需求。

《央视新闻》日前发文指出,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信息不对称、经验不足等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要找准难点,地方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合力,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为了更大程度地吸纳就业,全国多地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

浙江、四川、云南等地对高校毕业生及招用企业分别给予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或就业补贴;广东省则鼓励企业为高校毕业生留出更多工作岗位;福建省要求以“百校走千企”行动为契机,各学校走访企业累计数原则上不低于200家,切实推介更多毕业生实习就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界面新闻此前采访中表示,稳就业短期可以通过政策扶持,但长期来看,要在高校人才培养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大学是否有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定位、严格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以及根据市场需要自主调整学科调整专业的机制,这是保障大学生质量,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 熊丙奇指出,吸收、容纳大学生最多的领域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如果不提升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社会需要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培养难以就业的大学生必然是国家资源与个人资源的双重浪费。

更多:招生网 艺考网 高考网 专升本 考研网 名校 名校招生 中考网 小升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