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家长反思_小学阶段应该坚持哪些重要原则

海淀小升初最近动作频频,很多没有海淀户籍但鸡娃志向远大的西城家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就是找不到出口。

有一种说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就是在幼升小阶段选择了海淀还是选择了东西城,能够反映家长的心态。

海淀家长大抵相信努力拼搏和付出的力量,而东西城家长多半都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想过早卷入分数竞争中。

我是第二种家长,因为学前没有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的特质,没有评估未来几年的发展形势,一心只想佛系和躺平,加上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了直升校,并且心安理得地轻松了四年多。

当时觉得只要能够保证直升就好。然而,等孩子快上五年级,我开始关注小升初后,才发现时过境迁,早已换了个人间。原来不仅海淀家长疯狂,西城家长也不含糊,真躺平的只有我们这些糊涂蛋儿。

实际上,孩子教育选择这件大事儿,反应的是一个家庭的个性,父母的人生底层逻辑会反应在各种行为上。

我和C先生本身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比较佛系,缺少狼性,做事情都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孩子教育也不可能例外。

现在站在小升初的路口回顾过去几年的历程,我想给低幼阶段的家长们说点内心真诚的想法。

首先,在打算生娃的时候,你就要开始考虑教育的问题了,你想把这个人生大项目做成什么样,心里要有个盘算,而不是觉得年龄到了,我该生个娃,其他再说。

而升学考试是教育里面的一个关键部分,做为家长你要如何选择,需要的是时刻关注动态信息,了解当下形势,并能评估未来十年、二十年,你的孩子面临的将是怎样的环境。

清楚明了了这些,你才能不像个瞎子一样,一直沉浸在快乐教育的假象之中,也不会因为惰性走一步算一步。如果你做到了这两点,其实根本不用很鸡,孩子不放养都能有不错的收获。

你是小笨鸡,他是小土鸡,我是黄油鸡,

只要不圈养,我们都能长成好吃的鸡

其次,做为京一代农二代家长,我想说,我们这样的阶层根本没有躺平的资格。否则你努力多年进入城市生活的成果可能一代都不能传承,直接就被你娃消解了。更坏的结果是,他都保证不了一个普通平常的生活。

一说起孩子教育,乡镇做题家们很容易就去侃侃而谈自己当年的辉煌成绩,但是他们也很容易忘记进行环境形势的分析,不明白自己当年一个县里的学生加起来可能都不如现在一个学校的孩子多,更遑论如今的高知家长个顶个地认真,不顾一切地去鸡娃。

我在上篇反思中多次提到,家长自身突破认知很重要,现在还要继续强调,一定要突破自己个人经验的束缚,一定要突破自己所在环境的束缚。不要为孩子班级第一、年级第一之类的东西沾沾自喜,这只会破坏你努力向上的动力。

但其实有点难。

这也是海淀如今一马当先,曾经与之并立的西城已经落后的原因。进了所谓的教育高地,家长们心态自然放松了,于是彼此又成了对方的环境。

不过现在的西城也在觉醒,努力挣脱自己的人设。这两年已经初现端倪,但是要看到效果可能至少得6年以后了。

京一代农二代家长们没有资格躺平的原因还在于我们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给孩子划定一个可以暂时喘息的空间。

你只能不停努力,孩子也不能放松。哪怕你进了周围都是躺平家长的学区,你依然没有资格躺平。别人躺平人家有渠道有关系,你躺平你娃就进了坑。

这个话题说起来就太多了,就此打住。总之就是不管你去了奋斗区还是躺平区,全北京的孩子最终都会汇聚到高考这同一个考场,你躺过的平意味着你要一次次地失去阵地,直到退无可退,进了三本。

最终还会站上同一个跑道

第三是小学阶段的路线之争。孩子很小的时候,粉嘟嘟一团,你抱着他就特别容易天马行空,对未来充满无限想像。你希望他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骑马射箭音体美全能,于是瞎学瞎报一通。

还有的家长不爱操心,看到周围别人学什么自己家就学什么,跟风现象严重,但都不会长久坚持形成特长。

小升初阶段,很多点招,家长以为点的完全是奥数是英语考级等等,实际上到了现在,我才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标准多半是家长自己的猜测,以为多数人这么做的事情就代表了标准。

实际可能是,学校看简历学习成绩肯定是第一位,但是学校也看一个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的付出、毅力和坚持,有充分体现这一特质的东西学校必定能够慧眼识人。

但是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家长们很难理解这些。

一方面信息不透明,我们只能从认识的个别的高年级家长那里获取片面的信息,形成的认识本身就是狭隘的。

另一方面,自己愿意去创新思维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能够遵守成规做事情最省力,所以大家都去学奥数,哪怕不适合,或者疯狂去卷英语。

对于京一代农二代家长们来说,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还是要量力而为,说的难听一点,你的孩子多半还是考二代,所以尽量把资源集中到学科学习上来,其他文体项目也要尽量结合孩子的兴趣和实用。

比如觉得马术体现了贵族生活方式,你跑去骑了两年,还没入门就到了该放弃的时候;比如你觉得谷爱玲学滑雪很高大上,你也去学,没学两年发现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投入的资金都无法跟上,只能被迫放弃。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学小提琴比学钢琴划算,因为小提琴不仅不占地方还能在学校参加表演;体育项目里羽毛球乒乓球和田径最划算,如果孩子还喜欢就好好坚持,因为这几项对场地环境装备要求都不苛刻。

我个人认为对于小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已经决定了就是要拼学科成绩,那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把英语和语文学到无限长,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是最简洁的方法;二是坚持运动,既能提升体能还能培养习惯和毅力。

对于不是非早培不上的孩子来说,二年级以前只做思维训练就可以,三年级开始学奥数,如果孩子适合的话,一点都不晚。如果不适合,鸡得太早也就折的太早。

厉害的孩子五年级再学也不耽误事儿。学好语文和英语有助于孩子理解力的提升。

去年双减开始,我一度觉得奥数可能要退出历史舞台,实践表明我想多了。北大附换校长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素质教育理念在现阶段落败于应试教育理念。

而海淀是升学考试形势的风向。未来几年奥数依然是硬通货,但不要理解成唯一的通货。美元做为世界货币的支付体系下,欧元、人民币也能在区域市场里横行霸道。所以不是不适合奥数就无路可走了。

不适合奥数的孩子可以一骑绝尘,忽略小升初,直接学初中,我知道的例子是小学毕业前学完了初中数学和物理,特长也鸡得很出色,小升初也有出路。

第四说一个比较小的点,知识学习浩瀚如星海,提纲挈领非常重要。关于阅读,我们群里经常发生讨论,多半是觉得孩子喜欢什么读什么派占了上风,只有比较少的家长知道把教育部规定的书单要读完,尤其是必读书单。

我自己在六下之前是喜欢什么读什么派,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天马行空,生冷不忌,唯独没有去读书单。

如果在海淀还好,海淀校内考试没有决定效力。但在西城不一样,这几年西城考试在思想意识引领上的作用非常显著,对书单结合校内学习知识的考察力度非常大,你读了再多,不会做题也白扯。

这个情况不是今年才出现的,实际上四上第一次区统考的时候就有预警和提示,但是那时候我没看懂。

这也说明家长对形势分析和预判能力的重要,对到底该怎么学习应该有一个起码的认识,每个区都不太一样,你要按照你所在的区或者所要去的区的要求来努力。

提纲挈领的最初来源

最后总结一下,我想说的是,小学阶段:

是家长要有分析和预判形势的意识和能力,并要据此制定规划,不要盲目跟风;

是奥数仍然可以藐视群雄,但是目前是一个追求综合发展的阶段,小升初为了奥数舍弃其他不是明智的选择;

是如果有了分析预判和规划,你就有了行动大纲,而不是混乱无序的学习状态,最终这样家庭的孩子出路都不错。

更多:招生网 艺考网 高考网 专升本 考研网 名校 名校招生 中考网 小升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