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考研_如何有效降低风险

跨专业考研_如何有效降低风险

昨天有位文化生跨考美术专业的同学过来咨询湿兄,英语政治都考到了80+,专业却考的不理想,大概率是无缘复试,想看看调剂的机会。

当时湿兄看到这文化成绩,真的是觉得可惜,专业要是准备再充分点,上400+轻轻松松,进复试应该是没啥问题。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文化生跨考美术设计类专业,其中还不少二战甚至三战的学生,导致的局面就是,以前只要文化过线,专业考高点就能进复试,如今是越来越难。

各科分数被越刷越高,广美今年甚至都突破历史记录,刷出了450分的高分。

就算要湿兄再考一次,我也瘆得慌,估计是考不上的。

那么,面对考研这么卷的局面,想跨专业的同学应该如何有效降低风险呢?

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大家可以参考:

跨专业之前要有清晰的职业定位+明确的转型目标

说到底,求学的最终回归,还是得回到将来的职业上。职业定位不清晰而盲目转型,是最大的风险。

但是,对于在校的同学而言,还没有多少工作实践的经验,要明确职业定位,确实还具有一定难度。

这也是湿兄为什么建议大家,应该从大一开始就做好相应规划的原因——等到大四快面临毕业了,再来考虑这些,很大程度就是凭感觉在跨专业。而大一大二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寒暑假,通过实习低成本试错,来明确职业的志向。

如果大一大二的时间没有把握好,大四要赶鸭子上架,还是得考研,那么建议大家在跨专业之前,也最好多询问一下专业人士,请教一下行业内的前辈的建议,去招聘网站上去具体了解一下职业的需求,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去参加一些大型的招聘会,去一线了解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

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

分析自己的目标院校及专业

在给学员做规划的过程中,湿兄发现,有一小部分同学,对自己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其实并不了解,只是凭借一种模糊的概念,比如高考时候就一直念念不忘啊,比如听到别人说这学校这专业多么多么牛逼啊,等等。

这种一定程度上就是典型的直觉型判断和道听途说式的理解。

起码,这专业的就业前景,目标职业匹配,学校往年的招生情况,导师的背景这些,在你决定跨考之前还是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的。

减小转型跨度

通常情况下,转型的跨度越大,风险也就越高。比如完全没有学过油画、国画,凭着一腔热情就去考;比如自身学历背景没啥优势,文化课也没啥优势,动不动就要去考985等顶尖名校;比如自身专业实力一般,没啥拿得出手的作品,积累很单薄,但就喜欢某个大咖导师;这些情况,风险就都比较高。

当然大家如果是以上几种情况中的一种,也不是说就不能考,或者一定考不上,只是说风险会相对更大而已,你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就行。

而减小转型跨度的体现,比如你不擅长绘画,只是对艺术感兴趣,希望能进入那个环境,那么可以遵从曲线原则,不是一定非得报考绘画类相关的专业才行,比如艺术学理论、美术史论这样的纯理论专业也可以。

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前面提到的几点,其实也是做准备的一些表现。这里说的充分的准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技能的准备。比如你要想跨考设计类专业,那么对应的软件操作技能你就得提前做准备,读研阶段不会教你这些,就算考上了,也要跟得上专业学习的节奏,这些技能是必须要掌握的。而如果你想考绘画类专业,素描、速写、色彩这些造型基本功也要做准备,到了考研阶段才来准备,说实话还是会比较吃力。

第二,心理的准备。跨入一个新的领域,势必面临内界和外界的双重压力,也容易走弯路,造成很多金钱和时间上的浪费。如果心理上没有充足的准备,决心不够强,很可能难以坚持。

第三,环境的准备。要了解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跨入新环境所处的环境,做好调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看看自己能不能胜任或者是否和自身预期匹配。

第四,知识的准备。这里的知识并不是指前面的技能,而更多的是一种综合能力,比如一个设计方案的完成,画效果图、施工图是一种技能的表现,但是如何遵循甲方的需求,将这个方案最终落地,就需要各种综合能力的配合,这些能力形而下是包含某种技能,形而上就是一些方法论的集合。

有条件有步骤的争取。

考研不要意气用事,需要循序渐进低成本试错。比如你是一位在职的同学,不要还没做好准备就离职备考,这个风险太大。建议是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备考一年,先试试水,看看考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心里有个底,等到了解清楚了,该准备的弹药都准备好了,再离职全心备考不迟。

更多:招生网 艺考网 高考网 专升本 考研网 名校 名校招生 中考网 小升初

               

猜你喜欢: